Louis Better than before

閱讀心得-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

書單

A Beautiful Mind: A Biography of John Forbes Nash, Jr.,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書籍在Amazon中擁有4.5顆星,關於此書:

“The powerful, dramatic biography of math genius John Nash, who overcame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nd schizophrenia to win the Nobel Prize.

“How could you, a mathematician, believe that extraterrestrials were sending you messages?” the visitor from Harvard asked the West Virginian with the movie-star looks and Olympian manner. “Because the ideas I had about supernatural beings came to me the same way my mathematical ideas did,” came the answer. “So I took them seriously.”

Thus begins the true story of John Nash, the mathematical genius who was a legend by age thirty when he slipped into madness, and who—thanks to the selflessness of a beautiful woman and the loyalty of the mathematics community—emerged after decades of ghostlike existence to win a Nobel Prize for triggering the game theory revolution. The inspiration for an Academy Award–winning movie, Sylvia Nasar’s now-classic biography is a drama about the mystery of the human mind, triumph over adversity, and the healing power of love.”

動機

有些書籍即便歷經許多年,回頭再度閱讀,書中內容都將給予不同的感受。當初會挑選“美麗境界“這本書,是由於大學期間閱讀過一篇paper “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in Femtocell-Underlay Cellular Networks“,裡面概念性是要探討如何在通訊網絡中控制femtocell的功率,引用了許多數學和賽局理論,推導出納許「均衡」(Nash equilibrium)的解。讓我獲得不只是在專題專業知識方面,也體會到原來數學一直都是存在的。以下就大略紀錄當初所撰寫的內容簡介吧!

內容簡介與分享

約翰.納許(John Forbes Nash)自幼個性孤寂而內向、不善於與人社交,因此小學被老師歸類為低成就學生。雖然在小時候沒有顯露出驚人的才華,但卻是個聰明、具有好奇心的小孩子。他小時候最要好的朋友是書,只要是富有教育意義的書他都會一個人窩在收音機前獨自閱讀,然後對父親發問;他最大的熱情在實驗,他將房間改成實驗室,經常拆卸電子儀器或是化學實驗。

一九四五年,納許就讀卡內基理工學院,原本他希望能成為一個化學工程師,但他卻對數學的熱情卻與日俱增。在這期間,他的數學天分逐漸被教授們注意,也視為深具潛力的未來之星,並且在威廉.羅威爾.帕特南數學競試中拿下前10名,這項成就使他收到了哈佛、普林斯頓、芝加哥和密西根的入學許可。一九四九年,納許由於一方面由於哈佛獎學金比普林斯頓少,另一方面當時的普林斯頓在師資群陣容相當堅強,如: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、哥德爾(Godel, 廿世紀最偉大之數理邏輯學家)、歐本海默(Born-Oppenheimer, 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)和馮紐曼(John von Neumann)等優秀師資,所以選擇就讀普林斯頓。

在研究所期間,他時常曠課,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發明出一個原創理論,他深信這是研究成功的唯一方法。雖然被同儕所排斥,他們也都希望看到納許失敗,但是卻在無意間激發出他的鬥志,促使他發現一個突破性的理論,證明了在不合作賽局 nonzero-sum noncooperative game 中,一定有「均衡」解存在,並定義出「納許均衡」(Nash Equilibrium),其中定義為:在一個所謂的非零和遊戲中,一定會存在「均衡」解。參賽的個人為了讓自身能獲取最大的利益,自己所採取的策略必須是同時兼顧他人的利益,因為如此才能讓雙方彼此獲得最大的利益。而其中參與競賽的人願意退一步去顧及對方的利益,最基本的考量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,因為若是施行完全不顧對方利益的策略,結果將會是自身也受到波及,甚至可能連自己本來應該可獲得的最基本利益也化為烏有,所以當每個參賽者都願意採取對自己是最有利,同時又兼顧他人利益的方法時,整個賽局會達到一個均衡點。為不合作賽局立下了宏偉的框架,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。不過,也在他三十歲時被診斷出精神疾病,此後他受到精神分裂與偏執症的情緒起伏與住院醫治之苦二十餘載,在這期間他的妻子艾莉西亞始終對他不離不去,扶持陪他走過艱辛的路程。他不願由藥物的治療,而是靠自己的邏輯以及他妻子的愛從幻覺中活過來。

在1994年,66歲的納許以「賽局理論」論文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。而這篇論文是納許在二十幾歲時就已經發表,只是在經過時間的試煉,此理論可給人類許多助益,世人才注意他的理論。至今為止,納許所提出的「賽局理論」也持續被廣泛低應用並解決許多實際層面的問題。

納許從小熱愛沉靜於自己的思緒中,整日思考著他自己的想法及原創,與周遭的世俗生活有所衝突,周遭人視他為魅影或是怪異人士,但也因此促使納許能就堅持自己的想法,持續鑽研,最終才有對於賽局理論有所貢獻,而獲得諾貝爾得主。不過擺盪在創作的高峰和低潮之間,將心智運作軌跡加到最大張力的納許,難免也有疾馳脫出軌跡之時,使得他的心智像斷了的弦一般,而成為一位偏執性精神分裂者,導致他大半輩子受精神病所苦。他說過:「他的一些幻影,就和他的書學發現一樣,是以一種直覺的方式來到心中,所以他很認真的對待旁人覺得完全不合理的想法」這或許是能創造出不同的思緒才有的特質吧,畢竟不同的思路才能創造出美麗境界。否則,我的生活就只是不斷反覆前人的作為,毫無生命力。此外,在本書中另一位使我佩服是他的妻子艾莉西亞。成為天才的妻子是驕傲的一件事,然而成為有精神分裂天才的妻子卻是很煎熬。納許瘋狂三十年,艾莉西亞也默默低承擔一切痛苦陪伴著他,也因此納許可不借由藥物治療憑著自己的意識來否決幻覺。唯有如此堅定不移的愛,才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希望。或許如果沒有艾莉西亞的陪伴,也不會有今日的納許。就如同納許在諾貝爾得主演講中所說:「我的存在與一切都是因為有你,你是我存在所有的理由,你是我存在唯一的理由。」(You are all the reason I am ,you are all my reason,my only reason.)

Reference